2019年1月13日至1月23日,由建管学院39名同学和3位带队老师组成的 “跨越伶仃洋的骄傲—我的港澳行”团队,在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访学活动。在学校国际处、建筑学部的支持下,学院领导的鼓励下,本次港珠澳三地访学活动圆满成功,成果显著,收获颇丰。
访学期间,团队在香港4所著名学府进行学术交流,在港珠澳三地地标建筑进行专业参观学习,体验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生活,团队成员对一国两制的特色有了更深的体验,对境内外商业地产发展、房地产开发模式、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绿色建筑、人工智能(视觉方向)、工程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与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港珠澳大桥这一伟大的工程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术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启发研究思考
本次访学活动,我们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4所国际知名大学相关院系进行,通过教授授课,学生提问、互动等环节,同学们对香港商业地产发展的模式策略、香港房地产市场历史与现状以及建筑形式、BIM的应用与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威胁与对策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地看法。
·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为书院制大学建制,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为世界级学术重镇。
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期间,在泽祥街12号,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Ervi Liusman教授为我们做了主题为Hong Kong Shopping Mall(香港购物中心)的学术报告。Ervi Liusman教授以项目可行性为切入点,强调对购物中心的建设进行供求关系分析,着重介绍了市场需求中的集水区与市场细分概念,并以海港城为例,对混合租赁的优势进行了阐述。之后,课程执行主任Ms. Michelle Pun(潘倩瑜女士)女士为我们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房地产和酒店资产管理硕士的培养模式,并表达了希望重大学子来港中文继续深造的意愿。

Ervi Liusman教授授课
·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亚洲最具名望的大学之一,有亚洲“常春藤”之称,其在经济、金融、会计、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AACSB及EQUIS认证。
在香港大学访问期间,在香港大学纽鲁诗楼,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房地产及建设系为我们一行展开了“香港建筑业及BIM应用”主题演讲。其中李宁衍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市场”演讲,介绍了香港居民的居住情况与香港房价的历史进程等;吕伟生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A Tour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ong Kong”(香港建造业之旅)演讲,分析了香港地形及建筑形式;紧接着,张西贝同学作为重庆大学的代表做了题为“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应当由谁出资”的报告,介绍了重庆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与困境,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希望能够从香港借鉴经验;最后,研究助理教授薛帆博士为我们做了“Demystifying BIM”(解开BIM神秘的面纱)主题演讲,重新梳理了一遍BIM的概念,认为AI也许会是BIM的未来。演讲结束之后,同学们就智慧城市、宅基地转让与“丁屋”、老旧小区改造在香港的做法等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

薛帆博士“解开BIM神秘的面纱”主题演讲
·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位于九龙红磡,其商学院具有AACSB、EQUIS 和AMBA三重认证,在土木与结构工程、建筑环境等研究领域实力强劲。
在香港理工大学访问期间,我们一行人拜访了位于Z座的建筑及房地产学系(BRE),受到了热烈欢迎,系主任陈炳泉教授、副系主任许智文教授、副系主任陈炜明博士等为我们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建设及环境学院,以及建筑及房地产学系。系主任陈炳泉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建筑与房地产学系目前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重建旧城区/发展新市镇、基础设施发展、铁路发展,建筑健康与安全等;陈炜明博士,负责教学的副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建筑与房地产学系的学位授予、本科课程认可、学生海外交流等情况;毕业于建管学院本科的季婷婷学姐从在读学子的角度对香港理工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做了分享。之后,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校园,铺面而来统一砖红色外立面的建筑形式,恢弘大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介绍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期间,公共政策学系张晓玲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城镇化——如何迈向包容与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尺度与治理”的学术报告,从城镇化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入手,张教授首先分析了发生城镇化的原因及影响,接着对比分析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对其过度发展的建成环境和不可持续性流露出担忧。接下来,张教授对城镇化的尺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迅猛的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资本、人、知识流动,科技进步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都将对城镇化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带来了城市在空间上的聚与散,也就是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形成,且依据实证结果认为逆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从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来看,认为中国城市分布体系正在逼近齐夫法则。然后,张教授分析了城镇化的空间性,认为其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关联性,而空间各部分的联动效应对于可持续化城镇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城镇化的治理,张教授谈到需要通过立体而全方位的手段,综合经济、社会、制度、生态、技术等方面,依托大数据处理、融合数据对可持续城镇化进行量化等具体方法进行治理。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可持续建设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逆城市化进程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探讨,张教授赞扬了同学们提问的热情并逐一回答,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张晓玲副教授就城镇化问题进行学术探讨
二、参访实际工程,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实践认知
本次访学活动,我们选择了香港零碳天地、中海香港项目:启德1号与南区左岸、港珠澳大桥、澳门美狮美高梅酒店、濠尚住宅项目、珠海横琴项目等工程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实际销售楼盘和建设工地的机会,希望能增强同学们对工程的直观感受,培养同学们将书本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 香港零碳天地
零碳天地位于香港九龙湾。其是由建造业协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建设的项目,是香港首座年运行能耗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或补偿的零碳建筑。主要得益于:1.高绿化覆盖率:2000平方米都市原生林+人工湿地;2.环保铺地及围护物料:环保地砖+草格+石笼围墙;3.转废为能的两大系统:生物柴油三联系统+太阳班系统。同时,零碳天地还起着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建筑环境展览馆的作用,在参观与互动过程中,同学们对绿建环评评估工具、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智能机械手、RFID及VR等工具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零碳天地讲解

插入图片同学体验AR
· 中海香港项目:启德1号与南区左岸
访学团实地参访了中海集团在香港在两个楼盘,启德1号与南区左岸,属于豪宅项目。启德1号位于香港九龙城区沐宁街,平方米单价介乎16万元至20万元;南区左岸位于香港岛南区鸭脷洲海旁道,平方米单价更是高达22万元。
之后,项目经理王松岩先生为我们做了“香港项目管理”主题报告,从1走近中海2香港房地产市场情况概述3住宅项目投资、开发与销售4港澳地产主要项目介绍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海的发展历程,香港土地供应,香港主要发展商,香港投资项目来源,香港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比例、开发流程,预售楼花、印花税,代理分销模式等内容。对于提升同学们对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项目内参观

同学提问

学院赠礼
·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与澳门的人工岛相接,最终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达100千米,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269亿元。

俯瞰港珠澳大桥
专用于港珠澳大桥通行的大巴车皆具有港澳、内陆三牌照,大巴车上每个位置皆配备USB充电口,设计人性化、能源利用率高;主桥段车辆行驶采用内陆规则,即靠右行驶。置身浩渺的伶仃洋中间,远眺如海市蜃楼一般的城市大楼,为工程的力量感到折服。约半小时,同学们惊呼的“哇”声还没停歇,伶仃洋的景色还没看够,已抵达澳门。

三牌照的港珠澳大桥摆渡车

USB充电口
· 澳门美狮美高梅酒店
澳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赌场,其博彩业收益于2013年超越拉斯维加斯,目前澳门政府财政收入逾80%来源于博彩业。2006年,澳门赌牌数量达6张,美高梅即是其中一张。美高梅金殿项目的项目经理陈哲先生热情的接待了访学团,并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特点、难点逐一进行介绍,同学们获益匪浅。
陈哲介绍,美高梅酒店的建造耗资160亿,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由中建澳门、中建香港合作打造,融合优势的本地人力资源与香港先进的施工技术,结构设计与现场管理是最难的部分。
项目高峰期时现场工人达6800逾人,管理难度较大;天幕耗资6亿港币,单体玻璃幕墙重量高达1.8吨,为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天幕的制造采用无柱支撑、全工字钢焊接而成,由于澳门为台风高发地,天幕的设计需抵抗15级风力的台风,设计及公益难度颇高,全部难题皆由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完美解决,足见中国制造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美高梅酒店夜景

陈哲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施工难点

一带一路设计的服装店
· 濠尚住宅项目
濠尚住宅项目总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濠尚住宅样板间,并在濠尚会议室开展交流,学习濠尚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了解澳门房地产市场。中建澳门成立于1981年,在澳门建筑市场大型项目占有率保持在15%-20%间,每8个澳门人就有1个住在中建澳门兴建的楼宇内,中建澳门在本地声誉颇佳。

观看濠尚项目宣传片
项目经理贺力文先生提到,澳门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较少有新地块;因此在澳门,房屋建成十年以内皆算作一手房,而平均每年房地产成交量3500,而每年新供应住宅不超过3000个,供需较不平衡。

讲解澳门房地产市场

濠尚项目内部参观
· 珠海横琴项目
横琴位于珠海市最大的海岛——横琴岛,毗邻港澳,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其定位于服务澳门。横琴的开发建设规划十分先进,首先用三年时间建设地下基础设施,再进行地上综合开发;建成33.4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地下空间集商业、停车、人防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与地上4500万平方米建筑共同组成多元有机的立体城市。

横琴大规模施工现场
22日上午,访学团参观了中建集团A03地块的施工现场,通过交流讲解,深入了解横琴口岸服务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施工现场的管理难点、内地工程与澳门工程的特点与异同。对于施工安全,中建集团非常重视,不仅有常规的安全培训,还设有蹦极体验 、电击体验等安全培训措施。

施工现场讲解

会议室内学习
午餐过后,访学团先后参观了横琴规划馆,了解横琴的城市定位及建设特色;中交汇通·横琴广场项目,了解横琴第三大300m高楼的规划定位;旧工厂改造的典范——“富华里”住宅商业,其广场采用了先进的排水沟设计,并设有可升降的露天舞台,每年跨年时人气十分火爆。
三、实现多维碰撞,培养创新思想、促进全面发展
在本次访学期间,为了培养同学们全方位发展的能力,我们安排了商汤集团、展城馆及太平山、大馆、香港工业总会、长洲岛的参访活动,希望能够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同学们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创新意识,学习借鉴香港城市规划发展及城市治理的经验,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地理,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 商汤集团
商汤集团香港总部位于沙田香港科技园,是一家坚持原创,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拥有自己的深度学习平台senseparrots,是第五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同学体验身份识别技术

同学体验“颜值机”
在参访、听讲、互动的过程中,同学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社会以及对于建筑行业可能存在的巨大改变与意义,并体会了部分产品化的技术,诸如身份认证、图像视频技术(美颜、动漫化等)、模拟无人驾驶、人脸识别、遥感等。罗英华(销售副总监)先生导览演讲结束之后,在场老师同学与其探讨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可能性与前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冲突等问题,大家相互交换了意见,会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 展城馆及太平山
展城馆位于中环,其是由规划署负责管理的香港首个以规划和基建发展为主题的展览馆。进入馆内,首先观看主题放映,为我们介绍了香港过去的发展及已规划的未来。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依次了解了香港的文物保护、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性基础设施、土地开拓等内容,对香港的城市发展规划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之后,我们一行来到了太平山顶,领略了香港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对台风多发地区山洪、泥石流防护措施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展城馆外合影
· 大馆
大馆是位于太平山半山腰的香港著名的文化博物馆。其是香港最重要的一项历史古迹活化计划,包括前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通过文物展览和艺术活动希望为馆内的历史文物群赋予新生命。同学们在在自由参观的过程中,对香港带有殖民色彩的独特历史有了切实的体会。

大馆内景

导游讲大馆历史
· 香港工业总会
香港工业总会位于九龙长沙湾长裕街,在参访过程中,同学们聆听了“香港的地下管网设施”和“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两个主题报告,着重介绍了港岛西雨水排放管道的实践和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工程创举。主题报告间歇,同学们参观了会议室外的香港各类著名食品工业产品。

讲解香港地下管网设施与港珠澳大桥
· 长洲行踪
长洲岛距离香港岛约10公里,属香港两百个离岛中的一个,其面积约2.46平方公里,岛上人口约3万人。长洲岛在香港岛与九龙繁荣以前,作为渔港、贸易船只的停留地曾繁荣一时。虽然香港的贸易中心转移至香港岛、九龙,但长洲岛作为渔港的面目仍然丝毫没有褪色,体现着香港人民渔村生活的原貌。
乘渡轮约50分钟即抵达长洲岛,上岛后多是自由参观时间,可上山、可下海湾、可觅美食。景色以观音湾泳滩及东湾泳滩为最佳,美食以糯米糍、鱼蛋、红豆饼、鱼仔翅等最为惊艳。

长洲岛渔村

观音湾海景

长洲岛美食
四、回顾访学之行,忆起城市细节、留下满满怀念
10天的港珠澳三地的访学生活体验,带给同学们的感受和震撼很多,发现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也很多。譬如快速的城市节奏体现的对于效率的看重和追求;譬如井然有序的城市交通体现的对于规则的制定与遵守;譬如兴建“零碳天地”项目体现的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实践,等等。
同时,同学们也发现了许多具有港澳特色的细节。例如,由于港澳土地资源紧张,真可谓“寸土寸金”,所以其农业并不发达,许多农产品无法靠本地供应,需要进口,价格也随之攀升,其中米饭均价12元/碗,蔬菜也凤毛麟角。又如,因为出于保护当地劳工的原因,避免当地劳工出现大量失业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港澳政府强制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脚手架必须用竹制,而实际上,竹脚手架相比于钢管脚手架来说,既是一种落后的工艺,而且不见得环保。再如,同样是由于港澳土地资源紧张的原因,停车难必然是车主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导致了两种现象,一是高额的停车计时费,二是空中楼层停车场的盛行。
访学结束之后,许多同学对此次访学之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了宝贵的财富,在此,摘录几位同学的感受:
罗思雨同学说到,回顾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印象最深是香港各种颜色肆意组合的建筑,在港的每一天几乎都会为这些低饱和度、引起眼睛舒适的色彩搭配而感叹。
越宏哲同学谈到,老师的授课照顾到我们同学,采用英文中文兼顾方式,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商业布局、房地产概况,以及他们的课题在香港的应用等等,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难以接触到的,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本次为期10天的“跨越伶仃洋的骄傲——我的港澳行”访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在此次的访学活动中开拓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增强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因此,今后,在学校和学部的支持之下,学院将会继续拓宽交流渠道,坚持不懈的开展国际化活动,办好办多类似的访学交流活动,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做好服务工作,鼓励同学们走出去,培养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汲取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